top of page
07-icon.png

祈 禱 不 斷

祈禱是人與天主之間關係的一種表達方式。有時是對話,有時是訴說與聆聽,有時是讚美,有時也是呼號求助;祈禱是在或行或止,或臥或立之間,無時無刻都可祈禱,因為天主天天同我們在一起。人的一生總是離不開天主,天主是愛,而人一直都在尋找那份滿全的愛,所以聖奧思定才會說:『除非安息在禰內,我們的心將得不到安寧。』這樣看來祈禱絕不是一時的,短暫的,而是持續不斷的,終其一生的。 在路加福音第十一章5-8節中,關於祈禱耶穌給門徒們打了個比方說,一個人半夜裡敲朋友的門為乞求三個餅。可是那朋友不願起來給他開門。但是『他縱然不為了他是朋友的原故,而起來給他,也要因他恬不知恥地切求而起來;給他所需要的一切』(路11:8)。同樣的關於時常祈禱,耶穌另立一個比喻,在路加福音18章1-8節中,有一個不敬重天主也不敬重人的判官,遇到一個寡婦求他為她伸冤,「他多時不肯,以後想道:我雖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只因為這個寡婦常來煩我,我要給她伸冤,免得她不斷的來糾纏我。」(路18:4-6)其實我們知道恒心、誠心地祈禱是會蒙上主悅納的。明白這些道理可能會很簡單,但若實實在在地去做,堅持不斷地祈禱可能 就困難了。有時我們也要問祈禱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我要祈禱?我想這個答案就是那支持自己持續不斷祈禱的動力。

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動的一面也有靜的一面。有時一種愛是以實際的行動去幫助而表達;有時表達一種愛,只需要一個眼神的交流,對方便會感受到溫暖在心頭。祈禱也是這樣,有動也有靜。 有時需要以行動的方式表達對天主的愛;有時需要以靜默的祈禱方式回應天主的愛。我想這份愛便是恒心祈禱的動力。愛是會發展成長的。也許在開始只是一種「討要」,就像小孩子和父母一般。但是不要停,繼續「討要」,不斷祈禱,接著愛。因為我們要謙卑地承認自己的軟弱,且主不開天主的幫助與恩寵。天主就是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依賴的物件,而且這種依賴還是永遠的。只要我們願意,想去走近天主,天主就在那裡,就在我們心理。相信自己會成長,也會和天主的關係更親近。在我們人生不同的時刻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天主的情感,也就是以不同的方式祈禱。這樣豐富的祈禱方式會促使我們愛的成長,也會有助於我們持續不斷地祈禱。

所以祈禱就是我們愛天主的一種表達。塵世間的旅途是短暫的,最終我們要回到天父那裡,永遠的存留在祂的愛內。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培養這份愛,有意識地將所遇到的人、事、物獻予天主,緊密地和祂聯繫在一起,培養祈禱的習慣,在祈禱中增近我們與天主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在生活中去映照這關係。那麼就愛吧!祈禱吧!將我們的心交給天主吧!生命不息,祈禱不輟。

聖保祿使徒在書信中也勸導我們時常祈禱說:『你們什麼也不要掛慮,只在一切事上,以懇求和祈禱,懷著感謝之心,向天主呈上你們的請求。』(斐4:6);『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前5:16-18)

1 次查看

雜談我的信仰

我成長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中,現在回想起來,我信仰的啟蒙與教育離不開我的媽媽。以前我沒有認真思考過信仰是什麼,對我有什麼意義。從小媽媽就將我帶去聖堂,望彌撒、過瞻禮,以前幾乎每個主日走路四十多分鐘去鄰村望彌撒。慢慢地似乎已成為一種生活的模式。若是哪次神父來了,家裡人都去望彌撒,而我卻偷偷留下來看電視。其實心裡一直忐忑不安,就像是作賊一般。 小時候一起玩兒、一起輔祭的夥伴們漸漸地和我一樣長大了。大了,就

活出喜樂

在此次年度避靜中,第一天下午神師講的道理便是喜樂。喜樂是人人都嚮往而追求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喜樂的生命,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我們的一生中,有的人雖然一帆風順,但也稱不上有一個喜樂的生命;有的人則是命途多舛,更是盼著心底的那份喜樂;有的人也沒有什麼大風大浪,但生命中還是期許喜樂。看來喜樂的生命並不普遍。 ​ 天主創造人類是為分享祂的生命,在祂那完滿無缺的生命中分享祂神聖的喜樂。但是由於人類

檢視自己

記得初學伊始寫了一往往篇《對初學的憧憬》的文章。現在回想起來,對那時即將開始的一年有憧憬,有期盼。計畫了些許想要達到的目標,如今時已過半也是時候檢視自己,瞻前顧後了。希望現在的反省有助於整理自己。在未來的路上能更有效地接近目標。 ​ 在團體生活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我想離「同心合意地度團體生活」的目標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自我坦誠,雖然與大多數弟兄相處地還較融洽,但是還是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自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