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聖體聖血節,也稱為聖體聖血瞻禮,是為了紀念在彌撒中舉行聖體聖事將耶穌的聖體與聖血奉獻出去。基督聖體聖血節彌撒的主題是「聖體聖事是耶穌」:讀經一(創十四)是默基瑟德祝福亞巴郎,「他(撒冷王默基瑟德)奉獻了餅酒。」;福音(路九)耶穌首次增餅,祂使「眾人都吃飽了。」;讀經二(格前十一:23~26)主的晚餐是紀念主的死,保祿說:「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總之,聖體聖事是從默基瑟德奉獻餅酒、到耶穌增餅使眾人吃飽、更到宣告主的死亡(祂為我們犧牲性命,救贖了我們)。也就是說聖體聖事是耶穌(原始聖事),因為祂不只是奉獻「餅酒」、還行增餅(聖體聖事知預像),更奉獻祂自己的生命(身體和聖血)做我們的贖價而拯救了我們。
讀經一(創十四:18~20)背景是亞巴郎擊敗格多爾老默爾和與他聯盟的王子,救回被擄的羅特(他的弟兄的兒子),並回到赫貝龍的瑪默勒橡樹區。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默基瑟德帶了餅酒來;二、默基瑟德祝福亞巴郎並讚美天主;三、亞巴郎的十一之獻。首先,默基瑟德(耶路撒冷的君王和最高的司祭;是君王和司祭的默西亞的預像)帶來了餅酒(預兆了新約的聖體祭獻),象徵默西亞的祭獻。其次,他祝福亞巴郎說,願亞巴郎蒙受天主的祝福;接著他讚美至高者天主,因天主將亞巴郎的敵人交在他(亞巴郎)的手中。最後,亞巴郎將所得的,拿出了十分之一獻給默基瑟德,這是一種神聖的交換(天主以祂的體血給了祂的子民;祂的子民以十一之獻給了祂的司祭)。總之,默基瑟德行了聖體聖事的預像:司祭奉獻餅酒的祭獻。聖體聖事包含信德、司祭和奉獻)。
福音(路九:11b~17)是耶穌首次增餅(背景是宗徒們傳教回來,耶穌帶他們退往貝特賽達,群眾跟隨祂,耶穌迎接他們),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耶穌的事工;二、門徒們的想法;三、耶穌增餅。首先,耶穌給群眾們講論天主的國,並治好了那些急需治療的人。其次,天黑時宗徒們想請耶穌遣散群眾,到四周村莊田舍去投宿尋食(因為他們在荒野地方)。然後,耶穌要宗徒們給群眾食物。門徒們只有五餅二魚(一個孩子一餐的份量,而他們卻有五千個男人;加上女人和小孩應該會超過一萬人)。最後,耶穌行增餅奇蹟(分三階段):一祂要門徒們組織群眾,叫他們分夥坐下,每夥五十人;二門徒們照做;三耶穌行奇蹟:首先,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然後,望著天祝福了;再來是擘餅(把餅擘開);最後,是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群眾前。而這增餅的效果有二:一眾人都吃飽了;二還有十二框的碎塊。總之,耶穌在曠野,宣講、治病和施行首次增餅奇蹟,預演的祂的聖體聖事。
讀經二(格前十一:23~26)保祿告訴格林多人:主的晚餐的意義是紀念主的死亡,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主的晚餐的來源;二、主的動作;三、主的晚餐的意義:首先,這最後晚餐是保祿從耶穌那裏領受的,他也傳給格林多人了,發生的時間是耶穌在祂被出賣(交付)的那晚。其次,耶穌拿起的東西有兩個:一是餅,一是杯(葡萄酒),而祂的動作是拿起、祝謝和擘開,而祂的言語是:「這是我的身體(血),為你們而捨的,你們應這樣行,來紀念我」,祂要他們為紀念(活出)祂而行。最後,保祿說,直到主再來前,他們每次這樣擘餅和喝杯,就是紀念主的死亡(記得祂為我們捨命)。總之,行主的晚餐就是宣告主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