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聖體聖血節,也稱為聖體聖血瞻禮,是為了紀念在彌撒中舉行聖體聖事將耶穌的聖體與聖血奉獻出去。基督聖體聖血節彌撒的主題是「聖體聖事是耶穌」:讀經一(創十四)是默基瑟德祝福亞巴郎,「他(撒冷王默基瑟德)奉獻了餅酒。」;福音(路九)耶穌首次增餅,祂使「眾人都吃飽了。」;讀經二(格前十一:23~26)主的晚餐是紀念主的死,保祿說:「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總之,聖體聖事是從默基瑟德奉獻餅酒、到耶穌增餅使眾人吃飽、更到宣告主的死亡(祂為我們犧牲性命,救贖了我們)。也就是說聖體聖事是耶穌(原始聖事),因為祂不只是奉獻「餅酒」、還行增餅(聖體聖事知預像),更奉獻祂自己的生命(身體和聖血)做我們的贖價而拯救了我們。
讀經一(創十四:18~20)背景是亞巴郎擊敗格多爾老默爾和與他聯盟的王子,救回被擄的羅特(他的弟兄的兒子),並回到赫貝龍的瑪默勒橡樹區。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默基瑟德帶了餅酒來;二、默基瑟德祝福亞巴郎並讚美天主;三、亞巴郎的十一之獻。首先,默基瑟德(耶路撒冷的君王和最高的司祭;是君王和司祭的默西亞的預像)帶來了餅酒(預兆了新約的聖體祭獻),象徵默西亞的祭獻。其次,他祝福亞巴郎說,願亞巴郎蒙受天主的祝福;接著他讚美至高者天主,因天主將亞巴郎的敵人交在他(亞巴郎)的手中。最後,亞巴郎將所得的,拿出了十分之一獻給默基瑟德,這是一種神聖的交換(天主以祂的體血給了祂的子民;祂的子民以十一之獻給了祂的司祭)。總之,默基瑟德行了聖體聖事的預像:司祭奉獻餅酒的祭獻。聖體聖事包含信德、司祭和奉獻)。
福音(路九:11b~17)是耶穌首次增餅(背景是宗徒們傳教回來,耶穌帶他們退往貝特賽達,群眾跟隨祂,耶穌迎接他們),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耶穌的事工;二、門徒們的想法;三、耶穌增餅。首先,耶穌給群眾們講論天主的國,並治好了那些急需治療的人。其次,天黑時宗徒們想請耶穌遣散群眾,到四周村莊田舍去投宿尋食(因為他們在荒野地方)。然後,耶穌要宗徒們給群眾食物。門徒們只有五餅二魚(一個孩子一餐的份量,而他們卻有五千個男人;加上女人和小孩應該會超過一萬人)。最後,耶穌行增餅奇蹟(分三階段):一祂要門徒們組織群眾,叫他們分夥坐下,每夥五十人;二門徒們照做;三耶穌行奇蹟:首先,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然後,望著天祝福了;再來是擘餅(把餅擘開);最後,是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群眾前。而這增餅的效果有二:一眾人都吃飽了;二還有十二框的碎塊。總之,耶穌在曠野,宣講、治病和施行首次增餅奇蹟,預演的祂的聖體聖事。
讀經二(格前十一:23~26)保祿告訴格林多人:主的晚餐的意義是紀念主的死亡,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主的晚餐的來源;二、主的動作;三、主的晚餐的意義:首先,這最後晚餐是保祿從耶穌那裏領受的,他也傳給格林多人了,發生的時間是耶穌在祂被出賣(交付)的那晚。其次,耶穌拿起的東西有兩個:一是餅,一是杯(葡萄酒),而祂的動作是拿起、祝謝和擘開,而祂的言語是:「這是我的身體(血),為你們而捨的,你們應這樣行,來紀念我」,祂要他們為紀念(活出)祂而行。最後,保祿說,直到主再來前,他們每次這樣擘餅和喝杯,就是紀念主的死亡(記得祂為我們捨命)。總之,行主的晚餐就是宣告主的死亡。
總之,,聖體聖事是從默基瑟德奉獻餅酒、到耶穌增餅使眾人吃飽、更到宣告主的死亡(祂為我們犧牲性命,救贖我們)。也就是說聖體聖事就是耶穌((原始聖事;救恩),因為祂不只是奉獻「餅酒」、還行增餅(聖體聖事知預像),更奉獻祂自己的生命(身體和聖血)做我們的贖價而拯救了我們。
故事:<五分七毫>
神可以怎樣使用五分七毫?
這是一篇被翻譯了的真實故事,是從一位澳洲牧者的心聲分享中得知道的,很多人都被這故事深深觸動著。
一個正在啼哭的小女孩站在一所非常狹小的教會門外。因為教會的人多,她被擠了出來。教會的牧師遇上了她,聽她帶淚的傾訢,說:「我今天沒有主日學課了!」牧師看看她,是如斯衣衫襤褸,儀容也不甚整潔,心中大概了解箇中原因。便拖著她的手,領她進入主日學的課室,很不容易才為她找一個座位。
當天晚上,這小女孩在床上回想自己能上主日學課經歷,心中充滿感恩,同時,她也記念許多和自己相近的小孩,因為教會狹小,便沒有機會認識和敬拜主耶穌。
大概兩年後,這小女孩在她所居住的貧民區寓所內逝世。她的家人便邀請了那位慈心的牧者來為她處理身後之事;因為這位牧師巳成為她生前的摯友。當他們正要把小女孩的身軀搬出去的時侯,一個大概是從垃圾堆拾回來小錢包跌了下來。錢包是又舊又破的,內中有一張字條,寫的明顯是小孩子的筆跡;內容也表露著一個孩童純真的希冀──它說:「這是獻給神的,要把我們小小的教會建得大一點,讓更多的小孩子能上主日學!」錢包內還有五毫七分(57 cents)。原來在過去兩年裡,這小女孩正為神和祂的教會積蓄金錢。
這位牧師讀了那小女孩的字條,眼淚是不能抑止地掉了下來。當主日崇拜時,牧師把小女孩的字條和那又殘又舊的紅色小錢包放在講壇上;然後,便把小女孩對神,對教會和對別人無私的愛宣讀了出來。牧師鼓勵教會的執事和會眾, 要同心努力,完成這子女孩的遺願。峰迴路轉,這小女孩的故事被一份報章知道了,並且把它刊登出來。接著,一位地產商在報上閱讀了這小女孩的意願,深被感動,便把一塊價值不菲的地段賣給那小小的教會。售價呢?是五毫七分(57 cents)!
五年內,那教會的肢體同心捐獻,並且因那小女孩感人的事蹟,各地也有獻金寄來,絡繹不絕。這小女孩的五毫七分(57 cents),也很快地就累積達廿五萬元,這是當時(本世紀初)一筆非常龐大的款項。
今天,你若到了美國的費城,望一望那所偌大的浸信會聖殿教堂(Temple Baptist Church),它的禮堂能容納三千三百人;還有那所聖殿大學(Temple University),及那間好撒瑪利亞人醫院(Good Samaritan Hospital)和一幢主日學大樓;你就曉得那小女孩的心願巳成真了──再沒有小孩子會因為教會狹小而失去上主日學和敬拜主耶穌的機會了。在這主日學大樓內,你也可以看見一幅畫照,正呈示著那小女孩歡悅的笑容,她的五毫七分(57 cents)和那純真的奉獻,巳寫下一段傳奇的歷史。與這小女孩的畫照並列的,還有那位慈心的牧者的畫像,他們都在那裡見證神在人對祂的愛慕上所添上豐滿的祝福。
我覺得這個真實的故事,就像五餅二魚的現實版一樣。「耶穌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卻能。」(路十八章二十七節)主將這個小女孩的心願成真,好讓其他的小孩子都有機會認識神。雖然我小時候沒有因為人太多或地方太少而上不了主日學,感受不了那種滋味。卻令我深深體會到主並不在乎我們付出的多與少,而是我們愛祂有多深!但願我們所有基督徒都有一棵如這小女孩那樣渴慕主的心。
聖體聖事也稱感恩祭,是耶穌在最後晚餐象徵性的用餅(祂的身體)和酒(祂的血)建立的,也就是把祂的整個生命奉獻出來,而在加爾瓦略山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而實際的完成了的祭獻。因此這祭獻包含了增餅(五分七毫>)、奉獻(如<功德箱的錢>)、十字架(給十字架上的耶穌的禱文)的元素。讓我們效法<五分七毫>、<功德箱裡的錢>、<給十字架上的耶穌的禱文>的精神,感恩的宣告耶穌的死亡並向普世宣揚福音,以靜待祂的再度來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