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06主日講道詞『天主之愛的精神』
本主日彌撒的主題是「天主之愛的精神」:讀經一(宗十)是伯多祿與柯爾乃略的相遇,說明天主的愛不只在猶太人身上,也藉「聖神的恩惠,也傾注在外邦人身上」;福音(若十五)耶穌要祂的門徒彼此相愛,祂說:「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命,就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愛情了」;讀經二(若壹四) 要我們以愛還愛的彼此相愛,因為「天主是愛」(而且天主先愛了我們)。總之,天主的愛藉聖神傾注在所有人(猶太人與外邦人)身上,所以我們要彼此相愛(按耶穌的教導),甚至為朋友捨命,我們要以愛還愛,因為天主是愛。
讀經一(宗十:25~26,34~35,44~48)是柯爾乃略(第一個外邦人)的皈依的歷程,有三個重點:一、伯多祿與柯爾乃略相見;二、伯多祿的講辭(天主中悅「敬畏天主並履行正義的人」);三、柯爾乃略的受洗。首先,伯多祿與柯爾乃略的相見是天主藉著異像,請柯爾乃略去邀請伯多祿前來,當伯多祿來到時,柯爾乃略去迎接他,並跪伏在伯多祿腳前跪拜(把伯多祿當神),而伯多祿把柯爾乃略拉起來,並對他說:「起來,我也是人(我不是神)」。其次,伯多祿講道說,他明白天主是不看情面(關係;是不是猶太人並不是重要的)的,只要敬畏天主並履行正義的人(不管是不是猶太人),都是天主所中悅的。最後,聖神降臨在所有聽道的人(猶太人和外邦人),因為他們說起各種語言來,並且頌揚天主,所以伯多祿發言說外邦人既然跟猶太人一樣領受了聖神,誰能阻止他們受水洗?就這樣伯多祿吩咐人以耶穌基督的名給柯爾乃略等人領了洗。這是第一批外邦人領洗。總之,這是領洗(皈依耶穌基督)的三步驟:相見、聽道、領洗。天主願所有的人都領洗並皈依祂。
福音(若十五:9~17)是耶穌藉講比喻和給命令,來表明祂對門徒們的愛,這段經文有兩個重點:一、耶穌講葡萄園的比喻;二、耶穌要求門徒們彼此相愛。首先,在葡萄園(指以色列)的比喻中,有兩個重點:一是要門徒「效法耶穌遵守父的命令而存留在父的愛內一樣」,遵守耶穌的命令而存留在耶穌的愛內;二是耶穌說祂對門徒們說了這些話(葡萄園的比喻),是為使耶穌的喜樂存留在門徒們內,並使門徒們的喜樂圓滿無缺。其次,在彼此相愛的命令中有三個重點:一是命令的內容是門徒們應該彼此相愛(如果他們彼此相愛,他們就是耶穌的朋友,而最大的愛是為朋友捨命);二是耶穌稱祂的門徒們為朋友,而不是僕人,因祂把從父那裏聽來的都顯示給他們(朋友間是顯示(分享)的;主僕間是隱密的,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最後,耶穌說是祂揀選了門徒們,並要他們去結常存的果實。總之,存留在主內、圓滿無缺的喜樂和結長存的果實是耶穌對門徒們的命令。
讀經二(若壹四:7~10)若望要門徒們以愛還愛,因為有三個理由:一、愛是從天主來的,而且天主是愛;二、天主的愛藉耶穌基督使人得到生命;三、愛的特質。首先,天主是愛,而且是愛的根源,所以應該彼此相愛: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而且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其次,天主(對所有人的愛)顯示在祂打發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為我們做了贖罪祭(犧牲耶穌基督的生命,做贖罪祭品,而救贖了我們,好使所有的人藉著耶穌得到生命。最後,愛的特質是主動性(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天主愛了我們)和實踐性(派遣子來救贖我們)。總之,我們該彼此相愛(以愛還愛),因天主愛了我們,並派遣耶穌基督做我們的贖罪祭,為使我們得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