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日彌撒的主題是「祈禱帶來喜樂,貪婪帶來痛苦」:讀經一(亞八)責斥欺壓,因欺壓帶來痛苦,先知亞毛斯「責斥『用銀錢收買窮人』的人。」;福音(路十六)談到不忠信的管家,祂對門徒們說:「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金錢。」;讀經二(弟前二:1~8)說道應為眾人祈禱,保祿說:「要為所有的人懇求天主,因為祂願所有的人得救。」總之,天主責斥欺壓,要人事奉天主,並為所有的人懇求天主,因祂願所有的人得救。應責斥欺壓,因貪婪帶來痛苦;應祈禱,因祈禱帶來喜樂(得救)。
讀經一(亞八:4~7)先知亞毛斯責斥人民的罪惡(欺詐),這段經文三個重點:一、責斥壓榨者;二、壓榨的行為;三、上主的話。首先,欺詐者壓榨窮人,使世上的弱小者絕跡,他們應該靜聽(天主的審判)。其次,欺壓者(奸商)的行徑有三個:一巴望月朔和安息日(不准工作)快點過去,好藉著欺詐的買賣(縮小「厄法」和加重「協克耳」,用假秤欺人),取得不正當的利益;二用金錢購買窮人,以一雙鞋換取貧人;三連麥糠( 加入麥子裡)也賣掉。最後,上主指著自己起誓說祂絕不會忘了這些欺壓者的所做所為。總之,這些欺壓者的貪婪作為會為他們帶來痛苦(天主的審判和報復)。
福音(路十六:1~13)是耶穌對不忠信的管家的比喻,有三個重點:一、比喻的背景;二、管家的作為;三、耶穌的結論。首先,有人在一個富翁面前告發他的管家,說這個管家不擅理財(揮霍了主人的財物),主人便把管家找來,請他把管理家務的帳目交出來,並免除了管家的職務。其次,管家做了三件事:一盤算自己該做甚麼,他沒有力氣掘地,討飯又害羞,因此他想辦了一個辦法,讓別人收留他(在他被撤去職務之後);二他開始做假帳(把債戶一一叫來:把欠一百桶油的寫作五十;把欠一百但麥子的寫作八十);三讓他的主人稱讚這個不義的管家,辦事精明(今世之子,應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為精明)。最後,耶穌的結論有三:一要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目的是在匱乏的時候,好叫他們收留(到永遠的帳幕裡);二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義的,在大事上也不義(見微知著;從小事(世財)看大事(聖寵)!);三沒有一個家僕能事奉兩個主人(或是要恨這個而愛那個;或是依附這個,而輕忽那個),因此做門徒的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錢財。總之,人不可能侍奉兩個主人,在天主和金錢中只能選擇其中之一來事奉。事奉天主(祈禱)帶來喜樂;侍奉金錢(貪婪)帶來痛苦。
讀經二(弟前二:1~8)保祿的勸導眾人為一切人祈禱,這勸導有三個重點:一、內容(祈禱);二、理由(基礎);三、方法(作法):首先,祈禱的對象有兩個:一是一切人(懇求、祈禱、轉求和謝恩);二是為一切有權位的人。目的是叫我們(眾信友)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這個祈禱在救主天主面前是蒙受悅納的(天主喜歡我們祈禱),因為祂願意所有的人得救和認識真理。其次,祈禱的基礎是天主,而這天主的特質是天主只有一個,而在天主與人間的中保也只有一個(降生成人的基督耶穌,祂奉獻了自己,為眾人做贖價!)。保祿也因此而被立為宣道者和宗徒,在信仰和真理上做了外邦人的教師。最後,保祿教導男女應如何祈禱:男人應舉起聖潔的手(不為罪惡所困)祈禱,並且不要發怒和爭吵;女人應成為虔敬天主的女人(服裝端正、以廉恥和莊以廉恥和莊重及善行裝飾自己)。總之,因天主願意眾人得救和認識真理(祂派遣了耶穌和保祿來教導眾人),所以我們要祈禱。
總之,天主責斥欺壓,欺壓來自貪婪,貪婪帶來(窮人和弱勢者)的痛苦,耶穌要我們事奉天主(事奉金錢帶來貪婪),事奉天主就是要按天主的旨意祈禱,祈禱的果實就是使眾人得救並認識真理。
故事:<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
俄羅斯19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列夫‧托爾斯泰曾創作過一篇題為《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短篇小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叫帕霍姆的農民,他為了養家餬口,一直辛勤勞動,但卻仍沒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生活十分貧困。因此他常常想,只要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一天,帕霍姆聽說鄰村的一個擁有300公頃土地的小地主想賣掉自己的土地,於是和家人商量後,傾其所有並借了一部份錢,支付了50公頃土地一半的款項。帕霍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在自己的土地上,帕霍姆借來種子,開始耕種,並獲得了一個好收成。他用了一年時間就償清了所有債務。於是他也成了一個地主,「可以耕種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曬乾草,砍自己的樹,在自己的牧場上放牛。當他去耕地或者察看莊稼、草地的長勢時,心中充滿了歡樂。」
可是有一天,帕霍姆聽說伏爾加河地區有人在大量賣地,不少曾經一無所有的人買地後都成了富戶,他非常心動,便賣掉了土地、田產和牲口,前往那個地區。果不其然,帕霍姆的生活比以前強了十倍。他買了大片的耕地與草場,還養了許多牲口。
起初,帕霍姆對一切都還比較滿意,但漸漸的,他不再滿足,希望擁有更多的土地,種更多的麥子。不久,他聽說在遙遠的巴甚基爾,只要與當地的頭領搞好關係,就可以買到十分便宜的土地。他遂把田產交給自己的家人看管,然後帶領一個僕人啟程前往巴甚基爾。
帕霍姆將來意告訴了巴甚基爾人,並給了他們的頭領一些禮物。頭領告訴他,他們以天為單位賣地:「你一天走多遠,走過的土地都是你的,而價格是一天1000盧布。」「但有一個條件:如果你不能在當天返回出發地點,你就將白白失去那1000盧布。」巴甚基爾人會跟著帕霍姆在走過的土地上做記號。
帕霍姆聽了非常高興,就與頭領約定第二天清晨一破曉就集合,然後在太陽升起之前趕到出發地點。第二天一早,帕霍姆就出發了,他走了很遠很遠,但仍捨不得往回走,太陽偏西了還是不知足。等到太陽落山前,他竭盡所能跑了回來,但已是精疲力竭。最終他摔了個跟頭就再沒起來。帕霍姆死了!巴甚基爾人咂了咂嘴,表示他們的同情。
隨後,帕霍姆的僕人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他埋在了裡面。帕霍姆到底需要多少土地呢?他最後需要的土地只有從頭到腳 六英尺 那麼一小塊。
帕霍姆對土地無限追求的過程或許讓人世間的每一個人深思: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房子、多少衣服、多少食物、多少金錢、多少名車名表呢?想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受慾望的驅使,去追求那遠遠超出我們自身需要的東西,並為其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之煩惱、傷心。然而,到頭來,一切轉瞬成空,哪個能在百年後帶走呢?
托爾斯泰曾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中國人也說:「知足常樂。」只是世間有幾人能做到呢? 天主對我們的要求並不多(我們有了天主就有了一切),「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往來(米六:8)」,祂要我們過一個真福八端的天國生活:<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告訴我們真正需要的土地不過是六尺長,不要貪婪,因為貪婪會帶來死亡; <教宗方濟各十段話>教導我們祈禱是服務的工具、是「勇氣、謙遜和崇拜」的結合。耶穌基督是基督資訊的中心;<希伯來文的主禱文說天主是我們的生父,祂要透過我們純潔的心和願意的手建立祂的神國; <事奉>說事奉是做神要我做的,不計大小、不分裡外、不論貴賤;向主做的、為主做的、與主做的,就是事奉;<星雲價值>以「捨得」為核心,它可以救你的健康、家庭、操守、聲譽、以及晚上的失眠<該記的與該忘的>教我們記得的別人的救嗯,寬恕他們的過犯<『如果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願意用生命來證明』!>我們最大的喜樂就是真福八端的第八端,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