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07-icon.png

常年期第23主日 自由

這個主日的彌撒主題是「自由」:讀經一(智九)說人無智慧不能悅樂上主,經上說:「誰能想像上主的意願?」;福音(路十四)談到當耶穌門徒的條件,耶穌說:「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當我的門徒。」;讀經二(費)保祿為敖乃息摩求情,他向費肋孟說:「請你收留他,不再當奴隸,而做可愛的弟兄。」。總之,天主願意人(靠聖神和智慧)得救,真正的智慧是(自由的)捨棄一切,跟隨耶穌,自由就是不把人當奴隸而當作可愛的弟兄。智慧(分辨天主的喜好)、捨棄(放掉跟隨耶穌的障礙)、自由(把人當弟兄而不當奴隸)是使人得救的三步驟。

讀經一(智九:13~19)說人無智慧不能悅樂天主,也就是說人要賴智慧得救。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人性軟弱;二、三種事情;三、智慧。首先,人性是軟弱有限的,因此:一沒有人能知道天主的計畫,也沒有人能想像上主的意願;二人的思想是不定的,人的計謀常是無常的,因為靈魂受到必腐朽的肉體所重壓著;三這屬於土的寓所(身體)迫使精神多慮。其次,人所要面對的事情有三種:一世上的事情(還難以測度);二目前的事情(還得費力追求);三天上的事情(誰還能探究?)。最後,關於智慧(是天主的賜予),天主若不從高天派遣聖神,就沒有人能知道祂的旨意;有了智慧人的道路才能修直,人才可學習天主所喜悅的事,並依賴智慧而得救。總之,人性軟弱有限,要面對三件事(世上的、目前的、天上的),需要天主所賞賜的智慧,才能悅樂天主並賴智慧得救。

福音(路十四:25~33)是做耶穌門徒的條件,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條件;二、足夠的能力;三、捨棄一切的自由。首先,耶穌說要跟隨祂的人應有的兩個要求:一愛耶穌勝過愛自己的親人(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二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其次,祂用建造房子和打戰來說明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建造房子需要先坐下來計算費用,然後看看有沒有足夠的財力,以免奠基後,不能完工;國王要和別國打戰,要看是否有足夠的武力(用一萬人的兵力去抵抗對方兩萬人),如果不能,就要趁對方國王還離得遠的時候,派使者去談判和平的條件。最後,要跟隨耶穌的人,應該有捨棄他所有的一切的自由,才能做祂的門徒的。總之,要跟隨耶穌基督有三個條件:愛和十字架,足夠的能力,捨棄一切的自由。

讀經二(費:9~10,12~17)保祿為敖乃息摩求情(讓他自由),有三個重點:一、求請;二、打發;三、收留。首先,保祿自稱是一個為耶穌基督做囚犯的老人,他因為愛德向費肋孟替敖乃息摩(從費肋孟那裏逃脫的奴隸)求情。其次,他打發敖乃息摩到費肋孟那裏去(本來保祿大可把敖乃息摩留在身邊,替費肋孟服侍他(因費肋孟虧欠保祿)。不過,保祿不願費肋孟是出於被勉強(而不是心甘情願的)收留他。最後,保祿請費肋孟善待敖乃息摩,給敖乃息摩自由,不再把他當奴隸,更好把敖乃息摩當親愛的兄弟。理由有二:一保祿說敖乃息摩是他的弟兄,更應該是費肋孟的弟兄(在人方面或在主內);二保祿對費肋孟說如果他把保祿當同伴,就請他收留敖乃息摩好像收留他一樣。總之,保祿為敖乃息摩求情,教導我們真正的收留,就是給予自由,並如同弟兄般的對待。

總之,自由就是依賴天主(用天主所恩賜的智慧來悅樂天主,承行天主的旨意)而獲得救贖(脫免罪惡),真正的智慧是能自由的捨棄一切(不受任何束縛)阻止我們跟隨耶穌障礙。真正的自由是把所有的人當兄弟一般善待,而不把他們當奴隸對待。智慧(分辨)、自由的捨棄一切、讓人自由(把人當弟兄)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