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日彌撒的主題是「完全新生活」:讀經一(依四三)是上主重演出谷奇蹟(二次出谷:以民從巴比倫回耶路撒冷),上主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賜給我的百姓水喝。」;福音(若八)耶穌憐憫罪婦,祂對經師和法利塞人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就先向她投石罷!」;讀經二(斐三)保說他的新生活是:「為了基督,我自願失去一切,並相似祂的死亡。」。總之,要過一個完全新生活,先要出谷,從奴隸變成自由,然後憐憫(慈悲三等級:一不判斷、不定罪;二寬恕;三給予),最後為基督而生活(自願失去一切,並相似祂的死亡)。也就是:出谷、憐憫和完全為基督生活。
讀經一(依四三:16~21)是上主要重演出谷奇蹟,指的是遭流放的以民從巴比倫回耶路撒冷(538BC波斯王居魯士讓以民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的第二次出谷,從俘虜變成自由。有三個重點:一、上主的作為;二、上主的話;三、上主的榮耀。首先,是第一次出谷(1200BC從埃及),上主在紅海開了一條道路(使海水從中分開),並淹沒前來的埃及的車輛、馬匹、軍隊和將領,(使他們沉沒、不再浮起),他們就被消滅(像燈心一樣的熄滅)。其次,上主說祂要做一件新事(從巴比倫到耶路撒冷重演出谷奇蹟),就是在荒野(曠野)中開闢道路,在沙漠中挖掘河流、以致田地裡的野獸、豺狼和鴕鳥都要讚美祂。因此,祂要以民不必緬懷過去的事(出埃及、過紅海的舊事);而沙漠和曠野流出的水是為供給天主所揀選的子民喝的。最後,這些天主(為自己所造)的子民要講述天主的榮耀。總之,天主要做一件新事,(在荒野開闢道路,在沙漠挖掘河流)重演出谷奇蹟,給以民完全新的生活,讓以民講述祂的榮耀。完全的新生活是再次出谷,並講述天主的光榮。
福音(若八:1~11)是耶穌憐憫淫婦的故事,這個憐憫拯救了罪婦(沒有被投石投)也改變了那些經師和法利塞人(看見自己的罪而從咄咄逼人到溜走)。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耶穌講道;二、耶穌受試探;三、耶穌帶來的新生活(改變)。首先,耶穌上了橄欖山(祈禱),清晨來到聖殿,眾百姓來到祂跟前,祂便坐下教訓他們。其次,經師和法利塞人試探祂,好能控告祂。這個試探有兩個重點:一他們把一個犯姦淫時被抓的婦人帶到耶穌跟前,告訴耶穌這個婦人的罪行,判定這婦人按梅瑟法律應該被用石頭砸死,然後問耶穌:「可是,祢說什麼呢?」;二耶穌有兩個回應:一祂先彎下身子,用指頭在地上寫字;二等他們不斷追問後,才起身給他們一個創造性的回答(把球丟還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吧」。最後,這個試探的後果,帶來兩個改變:一經師和法利塞人,從得理不饒人的理直氣壯,變成意識到自己也是罪人而溜走了(從年老的到年幼的一個一個的);二犯姦淫的婦人,她不但保住了性命,還得到耶穌的立即的寬赦(不定她的罪,只是告訴她以後不要再犯了!耶穌沒有等到婦人悔改才寬恕她)。總之,耶穌的憐憫顯示在講道、受試探、和寬恕上,這個寬恕為經師和法利塞人及罪婦帶來全新的生活。
讀經二(斐三:8~14)是保祿說的全新生活(謹防異端和為理想而努力),為基督而生活,他有三個重點:一、基督是他的至寶;二、願望;三、理想與努力。首先,保祿說他只以認識基督耶穌(為賺得耶穌)為至寶,而自願損失一切,甚至把一切當廢物。其次,他要跟耶穌結合(不是靠著守法,而是藉著出於天主而本著信德,也就是因信成義的正義),這結合就是認識基督和祂的復活、並参與祂的苦難、相相ˋ祂的死亡,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復活。最後,保祿說他已經找到了(而非達成了)他的目標(得到基督),因此他只顧向前跑,以期奪得基督。而他的做法是忘盡背後(過去的生命歷程,只向在他前面的奔馳,為了達到目標,奪得基督耶穌。總之,保祿的全新的生活就是以基督為至寶的認識(賺得基督)、結合(與基督結合)、奪得基督耶穌。
總之,要過一個完全的新生活,就是要做新事(重演出谷,成為自由的人),成為憐憫的(不定罪、寬恕、給予),更要奪得基督耶穌(認識、結合、向前奔馳)。
故事:<友善之牆(Wall of Kindness)>
這堵牆沒有讓人走向隔離,反而讓人們走得更近。在這面牆上,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多餘的衣服掛上,而有需要的人則可以隨時將它取走。沒有人知道誰是最初的發起者,也沒有人清楚它始於哪個城市,但現在它已經席捲了伊朗。只因人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不能讓任何一個無家可歸者,在寒冷的冬季里瑟瑟發抖。
今年伊朗嚴寒席捲全國,而冰冷的不僅僅是氣候,遭遇制裁,經濟嚴重衰退,在城市的無家可歸者急劇上升。官方統計的失業率高達11.4%,無家可歸者達到15000人,但實際的數字遠不止此,僅首都德黑蘭就已經超出這一數字,而其中超過一半是婦女和兒童。
面對這一嚴峻的情況,一位匿名者開始在牆上畫畫,並在牆上安裝好掛鉤,方便人們留下保暖的衣服。這樣一來,有著鮮豔色彩的彩繪牆,不僅有利於在現實生活或社交媒體中主動傳播。而且可以保證乞討者無家可歸者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尊嚴不受傷害。
一面牆,一點艷麗的色彩,幾個掛鉤,如此簡單的組合,就可以幫助數以萬計的人群。
這一簡單的助人方式,迅速由一個人、一座城,蔓延到伊朗全國:開始時的一個匿名者,也變成了全國上下無數的行善者;這位姑娘下地鐵後,專程將外套掛在了牆上;這位小伙更是顧不得寒冷,將自己的大衣脫下掛上牆,彷彿是回家掛衣服那般自然、輕鬆;而這個孩子讓父親托著他,他要親手將自己的毛衣,留給那些需要的兒童。
起初人們捐助的只是衣服。沒過多久,人們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開始了各種方式的捐助:人們開始捐助鞋子、襪子、圍巾、手提袋、甚至水果···而且為了避免衣物暴露在風雪裡,還特意加裝了雨簾,甚至把它做成了流動的小屋子。
孩子拿到心儀已久的棒球手套,露出了純真的笑容;這位大叔為挑選到中意的衣服欣喜不已,足足拿著端詳了幾分鐘。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場愛的互動中,沒有任何監督,但人們卻捐的多,取得少;真正有需要的人,往往只帶走一件衣服,而這場愛的接力也遠沒有就此終止;一位廣告公司的經理Ali Heidari,受到“友善之牆”的啟發,考慮到無家可歸者飢寒交迫,出資在Shoush安裝了第一台冰箱。冰箱裡所有的食物免費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此後越來越多的免費冰箱,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剛開始有人很悲觀,因為Shoush以賊多而聞名,人們擔心冰箱不到24小時就會被偷走,還有人覺得一些人會拿走全部的食物,但這樣的事件到現在為止,一次也沒發生。 ”那些無家可歸者只帶走簡單的一份食物。
正是這場愛的默契,讓人們願意為流浪者提供更多,不僅有衣物、餐食,甚至還有書。因為人們深知:吃飽穿暖關乎身體,而精神食糧關乎靈魂。
一面普通的牆,就這樣讓整個國家的冬天不再寒冷,因為不論是土牆、磚牆或水泥牆,每一面牆分明都寫滿了善良與美好。
過完全新生活,就是要做新事(改變新觀念來做事):<挑水到挖井>告訴我們挖出井水,就不必再下山挑水;<鏡子還是窗子>告訴我們,用透過窗子(能看到風景))的角度來看待別人(能接受並欣賞別人真正的樣子),而不是透過鏡子用看(只能看到自己,甚至要求別人像自己);<友善之牆>的對窮困的人的慈悲,藉提供能帶來溫暖衣服與食物給需要的人,並讓他們能自由地、有尊嚴地取用,會迅速地具有感染性地把天國建立在人間;<主啊!求你教我們生活>,讓人重新以天主的眼光看世界(大自然),會有讓人以一個完全新的態度。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