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日彌撒的主題是「回應」:讀經一(厄下八)是厄斯德拉宣讀法律書;他「每讀一段法律書,就做翻譯和解釋,使民眾可以懂清所誦讀的。」;福音(路一)耶穌在納匝肋會堂講道(宣講天國),祂說:「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讀經二格前十二)談到教會猶如一身,保祿說:「你們(格林多教會)便都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法律書是上主的話,上主說今天是天主上主的聖日,要以民不可憂愁哭泣,百姓遂轉憂為喜,福音說耶穌在納匝肋講道時宣告天國已經應驗了,眾人都稱讚祂,我們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各有不同神恩,應各盡其職建樹教會。總之,轉憂為喜(聆聽法律書後)、讚美耶穌(因天國來臨了)和建樹教會(使天國更圓滿))就是我們對天主的回應。
讀經一(厄下八:2~4a,5~6,8~10)是厄斯德拉(應民眾要求,在水門面前的廣場上)在民眾前宣讀(梅瑟的)法律書,有三個重點:一、時間與地點;二、宣讀的方式;三、民眾的反應。首先,他在七月一日從早晨到中午,在水門廣場前,站在木台上(高出群眾),在會眾、及男女和所有能聽得懂的然面前。其次,他宣讀的方式是:先讚頌上主偉大的天主;然後再唸一段法律書,再加以翻譯和解釋,使民眾得以明白;全體民眾舉手回答說阿門,然後跪下、俯伏在地上,朝拜天主。最後,厄斯德拉對民眾說今天是上主的聖日,要他們不可憂愁哭泣;乃赫米雅要民眾去吃肥美的肉、喝甘甜的酒、並贈送一部分給沒有準備的人,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人們的力量。總之,聽天主的話,敬拜天主並喜樂於上主是我們對聽天主的法律書所做的回應。
福音(路一:1~4,;四:14~21)是路加福音的序言和耶穌在納匝肋講道,有兩個重點:一、序言;二、講道:首先,序言告訴我們三件事:一福音的書寫(對象是德敖斐羅、內容是在他們中間完成的事蹟);二書寫的方式(依照那些自始親眼見過,並為真道服役過的人所傳給他的,加上他自己從頭仔細查訪的一切,按次第寫出來);三書寫的目的(使德敖斐羅認清給他所傳授的道理,正確無誤)。其次,關於耶穌在納匝肋的講道有三:一祂回到加里肋亞(因聖神的德能:祂的名聲傳遍了各地、祂在他們的會堂施教);二祂來到了納匝肋(按慣例,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三祂宣告(在誦讀了依撒意亞先知書的「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的恩慈之年」,靜默之後,並在眾人注視祂之後)天主的國來臨了(救恩工程實現了)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應驗了!」總之,福音的書寫對象、方式和目的是為讓人認清天主的事蹟和人的傳授的道理是正確無誤的,耶穌在納匝肋會堂的施教,是要宣告天主救恩工程的實現(內容是依撒意亞的預言),群眾的回應是稱讚並驚奇祂所說的動聽的話。天國來臨了我們要稱讚耶穌的宣告。
讀經二(格前十二:12~14,27)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教會猶如一身,二是神恩的作用。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身體與肢體:二、在聖神內;三、建樹教會。首先 身體(一個整體)與肢體(多個肢體)是基督徒(教會的圖像:天主子民)彼此之間的關係(既分工又合作),一方面教友是基督的身體(屬於基督),另一方面每個教友都是肢體(獨立的個體性,具有不同的神恩與職務)。其次,眾人(猶太人、希臘人為奴的、自主的)都在聖神內重生和成長(都在同一個聖神內受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是同一個聖神所滋潤)。最後,每個人都領受不同的職分(宗徒、先知、教師)、神恩(行奇蹟、治病、救助人、治理人、說方言),目的是為各盡其職以建樹教會。總之,教會猶如一身:教友既是身體(基督的)也是肢體,教友們既分工又合作,因此要在聖神內重生與成長,目的是為各盡其職,以便建樹教會。
總之,我們轉憂為喜、讚美耶穌和建樹教會就是我們對天主的回應。
故事:<一個禪師做父親的故事 : 「哦,是這樣嗎?」>
白隱禪師是一個過著純潔生活的人。
鄰居中有一位美麗的女孩,美麗的女孩未婚懷孕了,她的父母非常生氣;就嚴厲的逼問女孩的生父是誰?
女孩先是不肯說,後來實在躲不過去了;就說出了白隱禪師名字。
她的父母親勃然大怒,於是氣沖沖的去找白隱禪師算帳;白隱禪師聽完後,只是說了一句:「是這樣嗎?」
孩子出生以後,就被送到白隱禪師那裡照顧 ;此時的白隱禪師已經名聲掃地,然而他自己並未因此而受到干擾;他默默忍受著種種白眼非議;獨自準備孩子所需的一切東西;來細心照料這個幼小的生命....
一年以後,年輕的媽媽實在忍受不了良心的責備;終於將實情告訴了她的父母親,孩子真正的生父是外村的一個年輕人;她的父母親得知真相後大吃一驚,立即去找白隱禪師,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誠懇的請求她的寬恕,並將孩子領回。
白隱禪師把孩子送還給他們時,只輕輕的說了一句:「哦是這樣嗎?」
冤不怒,譽不喜,禁得起謗,扛得起擔!
保持一顆清靜純潔的心,兩次「是這樣嗎?」意味深長.....我說朋友阿讓你蒙「冤」的人,也許是日後最內咎的人啊!
這則公案很美,不是因為文字,而是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禪者的心境。那心境是美的,那說不出來的從容,還有慈悲;讓我們心好像也一下子擁有了月光。
以淡淡的微笑觀照著世界,充滿了無盡的謙和與寧靜;讓我們帶著更寬容,學著更慈悲。
耶穌說真理能使人自由,真理就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以真理來面對(回應)一切,就能使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我認為白隱禪師的「哦是這樣嗎?」表達三個慈悲的概念:首先,他沒有判斷、也沒有定罪;其次,他寬恕(傷害他名譽的人);最後,他給予(花時間、精力照顧這小孩)。不判斷、不定罪,寬恕和給予是慈悲的三個等級(佛教強調慈悲喜捨)。讓我們以慈悲來回應生活中的一切。
Comments